老人不爱说话是有原因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

    为何老人年龄大了,反倒变得不爱说话了?大多数情况下,老人的这些心理和行为上“超常反应”,我们应该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在包容的基础上采取对应方法,而不应动辄用伦理道德的观点来评判,更不能野蛮的用法律角度来理解和解决。与老年人沟通,要注意以下7点,会有更好的交流效果。

    1.改变说话方式:注意环境和气氛,兼顾老人的情绪,采用稍缓慢的,低音调的发声方式,与老人面对面,目光对视,视线相平,不急不躁。

    很多老人存在有口腔构造和功能上的问题,如缺齿,装有义齿,口腔干燥,或有面瘫,吞咽及构音障碍,或者同时有肺脏以及胸廓功能差,语音低微等病状,交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

    交流时,让老人戴好假牙,喝口水,采取调整一下体位和呼吸等之后再聊再交流。

永川养老院

    2.解决听力功能上的障碍:听力下降引起交流障碍时,优先考虑安装助听器并定期调试;属于外耳道耳垢堵塞时,提醒耳鼻喉科就诊;重度耳聋时考虑采用笔谈方式。

    3.解决视觉功能上的障碍:老人视觉视力障碍时,要到眼科就诊,选择合适的眼镜等。

    4.改善交流环境:环境,气氛,心理状态,身体状态等也影响与老人交流的质量。室温是否合适,环境是否安静和私密,交流气氛如何,座椅是否舒适,谈话的角度,交谈的内容,时间是否充裕等,要优先注意。

    对于谈话者之间的地区文化差异,方言等语言差异,背景文化差异,和年龄上的代沟以及使用的语言差异也毫无疑问的影响交流。对于老人的个人史,人生经历,生活习惯,交流习惯特征等,也要考虑到。

    5.交谈前先了解老人:首先,前期收集资料,包括病史,生活史,经历,习惯等。如果是家人的话,在此也就不加赘述。助听器,眼镜,义齿,交流用的纸笔,图和实物等事先准备好。

    6.交谈中注意维护老人自尊心:当老人行为上发生失常或失态,如生活动作(摔掉杯子,吃饭时撒漏汤汁等),尿便失禁和排泄失败时,绝对不能以高压的态度进行斥责和蔑视。尽可能接受和以平和心态去对应,维护老人的自尊心是介护工作的基本素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