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养老院提醒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对老人是有益

    夏天除了高温高湿之外,人体还会有很多汗,如果不补充水的话就很难控制血压。 但是,“老年病号”们知道,这种血压的高低阈值只是一个方面,比血压变动幅度更重要,“跳跃”的血压危害远远高于单纯意义上的血压。

    可问题又来了:既然血压波动大不好,那么尽量让它不波动岂不很好?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血压的波动是必然现象,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恰恰反映了你的自主神经功能良好。如果波动幅度过小,反而不是好兆头。

    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性变化,称作昼夜节律性。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人的血压也呈现相应的变化。据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介绍,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可以发现,正常人的24小时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现象,即上午6~10时上升,午后2~3时下降,下午4~6时又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2~3时到达最低谷值,医学上形象地称之为“勺型血压”。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正是适应了机体活动的变化,可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目前医学界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作为判断血压昼夜节律状况的定量指标,以≥10%表示正常昼夜节律,<10%提示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一般认为,血压呈勺型分布是相对健康的类型,当血压呈非勺型分布时患者发生脑卒中、肾功能障碍以及左心室肥厚的危险性将显着增高。”吴小庆提到。事实上,我们重庆养老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有研究表明,58%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患者中,有84%的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尽管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二者之间肯定密切相关。重庆养老院认为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是有益的。


分享到